首页» 课程资源» 名家讲堂

王家骐:既要看清远处的灯 也要走对脚下的路

来源: 中国科学院    责任编辑: mzx    添加时间:2018-05-29 10:11:00    点击数
本文为2018年5月28日全国两院院士会议期间,《中国科学报》邀请、采访多位院士编辑的“高质量发展呼唤原始创新”专题文章之一。配图为本网从互联网获得资源加工而成。
 
 
创新是逼出来的。老一辈科学家开始踏上科研路的时候,没有前人的经验或技术可以借鉴。当年,我们研制“两弹一星”、航天飞船的时候,国外不仅对我们禁运仪器设备,还封锁了所涉及的理论和技术。
 
科研势在必行,现实逼迫我们想方设法去创新。我们团队最早是做光学仪器的,要自己想办法制造刻编码的设备,再研制检测仪进行检测。由于没有现成的资料可供参考,我们只能靠自己去研究分析,最后把作出的成果和国外比较,发现我们的方案比国外还要好。
 
我常常告诉学生,课题刚开始的时候查文献是必要的,参考前人经验可以少走弯路,一旦进入中长期研究后,就该有自己的思路,要不断进行新的探索,逼迫出自主创新的决心和意志。
 
创新要肯吃苦。以做科研为例,有时候需要十年磨一剑,必须把剑磨锋利了,少磨一下都不行,所以要有个好身体,更要有好心态。身体和心态都好,才能在艰苦的科研工作中坚持下来。
 
在科研这条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,要踏踏实实地练好基本功。只有脚踏实地,一步一步地走,走过了一定的路程,自然就能有所创新。“蓦然回首,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。”创新工作也是这样。
 
1963年参加工作以来,我亲历了中国科技创新从跟跑到并跑,再到部分领域开始领跑的过程。过去作研究,一会儿原材料不行了,一会儿核心元器件出现问题,有了想法也实现不了。现在很多原材料、核心元器件,我们都可以自己生产了,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基础。
 
上世纪90年代初,我去日本出差,当地人很自豪地邀我去坐新干线。现在呢,我国的高铁,不仅技术引领全球,还出口很多国家。这表明,我国正在从科技创新大国,迈向世界科技强国。作为科技工作者,我认为只要自己还能干,就会一直把科研工作做下去,为创新性国家建设出自己的一份力。
 
当前,我国科技创新还要解决原动力不足、创新文化缺位、创新意识淡薄等问题。建议科技工作者具有独立思考的精神,胸怀全局,百折不挠;营造创新文化氛围,积极弘扬敢于冒险、崇尚创新、追求成功、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;大力提倡创新教育;提高全民知识产权意识。做到科技创新与经济建设、改善民生、国防建设紧密结合,与基础研究、人文研究和应用研究紧密结合。
 
总而言之,创新不是空中楼阁,不是天天想着“我要创新”“我要搞发明”就能作出成果,创新的灵感和理念来源于日常工作中的积累。创新,要安心本职工作,把全身心都投入到研究中去,从道理本身入手,把它根源上的东西挖掘出来,才能有所启发,有所收获。创新不能好高骛远,“看清了远处的灯,走错了脚下的路”是很容易犯的错误。
 
(作者系中国科学院院士、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。记者沈春蕾采访整理)
 
 
commentlink